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科技

密集转让近200亿不良资产 消金公司阵痛中谋求“轻装上阵”

时间:2024-11-21作者:admin分类:科技浏览:1评论:0

  来源:WEMONEY研究室

  作者:姜林燕

密集转让近200亿不良资产 消金公司阵痛中谋求“轻装上阵”

  最近一个月,包括北银消费金融、海尔消费金融、捷信消费金融等在内的多家消费金融公司(以下简称“消金公司”)相继发布了10期不良贷款转让信息。各家消金公司出清不良资产的节奏似乎越来越密集了,这一现象引发市场关注。

  密集转让不良资产高频、量大、价低

  11月1日,捷信消费金融(以下简称“捷信消金”)在银登中心发布了两期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项目的拍卖信息,涉及本息共计7.7亿元。首期资产包以255万元的起拍价出让,仅为原值的0.24折,而第二期折扣更低至0.21折。这批资产的加权平均逾期天数长达2577.49天,超过七年时间,这一事件引发行业热议。

  事实上,今年消金公司出清不良资产的力度正在加强。比如某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今年10月连发四期个人不良贷款(个人消费贷款)转让项目,未偿本金总额超过21亿元,折扣比率基本在1折以下,平均逾期天数达622天以上。另一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今年年内已发布60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,未偿本息超过90亿元。2024年前三季度,消金公司批量转让的不良资产规模已远远超出2023年全年。

  总体来看,近期消金公司不良资产转让呈现出几个特点:一是不良资产出清明显步伐放快;其次是出让的不良资产规模较大。有媒体统计,截至10月14日,已有13家消金公司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超过100期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,未偿本息接近200亿元。另外折扣力度也较大,多家机构的转让都在1折以下,被业内戏称为“清仓大甩卖”,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。

  不良率攀升消金公司业绩承压

  消金公司加速出让不良资产,背后影射的是消金行业不良资产规模增加、不良率攀升的趋势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消费金融行业整体不良资产规模呈现上升趋势、今年年消金公司不良率攀升,是消金公司加速出清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。

  不良率上升的背后又和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、借款人还款能力降低、行业贷款准入门槛相对宽松、机构风控能力不足等因素息息相关。

  由此看出,各家机构加速转让不良资产的行为,实质上是应对当前不良资产压力的一种积极自救与“去风险”。

  以某头部消金机构为例, 2020年-2023年末,该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9.44亿元、27.92亿元、37.25亿元、44.65亿元,不良率依次为1.78%、1.83%、2.22%、2.46%,均呈现连续增长趋势。

  不良率上升已经成为了消金行业最近几年的普遍态势。再看另几家头部机构也呈现出同样的状况。为何近几年消金公司不良率不断攀升?这或许是受到当前经济大环境与行业大环境的影响。

  消费金融行业和其他贷款业务不同的是,消费金融是深植于消费场景的,受国内消费大环境的影响较大。近几年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,影响了消费者的收入与还款能力,导致逾期率上升。

  其次国内信贷政策的放松,进一步降低了消费信贷的门槛。消费金融行业的用户本就相比商业银行更加下沉,这部分用户本身的还款能力较弱、经济状况不稳定,抗风险能力低,这就导致这部分群体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,更增加了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。

  然而,即便消金公司面临不良率上升和贷后管理的压力,行业的竞争依然越来越激烈。近年来,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逐渐白热化,利率不断下降,导致利润空间收窄,一些机构为了追求规模增长而忽视了风险控制,进一步加剧了不良资产的增加。

  消金公司一边面临巨大的贷后与逾期风险,一边面临获客增长的压力。在当前环境下,这两者其实是有一定冲突的,消金公司必须在获客增长与风控稳健之间维持平衡。

  诸如捷信消金等机构通过加速批量出清不良资产,固然可以暂时去风险,缓解压力。但这种方式更像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模式,只能从表象上缓解压力,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而且还也会加剧市场对消费金融资产质量的担忧。

  不良率攀升、资产质量下降,这种现象向下层层传导,最终必定会对消金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。

  2024年上半年,长银五八、锦程、阳光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均出现净利润下滑。其中,长银五八消金净利润下滑 65%,锦程消金下滑48%,阳光消金下滑48%。

  据业内人士分析,在营收下滑并不显著的情况下,这些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良贷款率上升导致增加拨备,进而侵蚀利润。另外,行业降利率大势下,线上投放成本增高,也增加了机构的经营压力。

  多管齐下行业共探解决之道

  面对不良资产,除了加速转让,各家消金公司也是多管齐下,比如严控增量,提升准入门槛、加大自营催收能力建设等。

  比如,某头部消金公司负责人从数字征信、互联网调解、互联网法院方面提出了三个建议:一是完善既有数字征信体系,探索公共数据向持牌征信机构开放的新模式,使数据依法合规应用于信贷领域;二是加速落地线上金融商事调解中心;三是加大互联网法院的区域布局,突破法治资源供给瓶颈,有效打击“黑灰产”降低信用成本,形成信用闭环。

  另一家消金公司人士表示,公司融合人工与智能风控,建立风险控制管理体系。一方面,严格落实“亲核亲访”、“面谈面签”原则,深入了解客户真实工作、生活情况,确保客户身份明确、借款用途合规,对客户的还款能力、贷款用途等进行核实、调查,防范贷前欺诈和伪冒风险。另一方面,利用机器学习算法,借助大数据平台和决策引擎的协同应用,自主研发自动化审批模型并持续推动更新迭代,在有效降低欺诈风险、准确评估违约概率的基础上,简化办理手续,提高作业效率。

  中邮消金提到,2024年上半年,完成针对较优质客群的业务模式、产品要素和风控政策设计,在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框架下,提升客户体验,增强产品竞争力,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压降风险。同时,通过资产结构调整、资产质量保卫战等各项工作的加快推进,实现了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和业务规模增长的双重目标。

  虽然各家消金公司采取的措施五花八门,但是效果又如何?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?对此,各家机构的看法也有所不同。

  有机构认为,应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智化转型,从本质上提升行业的风控能力和资产水平,在获客盈利和风控中间维持平衡点。也有业内人士认为,消费金融行业不应该成为暴利行业,应以稳健经营和风控为首位,将盈利放在次要位置。但作为市场化主体,做到放弃盈利又谈何容易?

  总体来说,打铁还需自身硬。在面临外部压力时,只有在风控、获客、资产规模各方面都保持更强实力。在风控策略上,充分利用大数据与AI技术手段把好贷前审批关卡,提升信贷审核精度,优化审批流程,降低违约风险,引入预警模型与机器学习,利用大数据挖掘客户数据,为风险管理提供支撑。总之消费金融公司需多维度施策,提升风控能力、优化产品结构、深化内部合规管理、加强科技赋能,以应对市场挑战,稳健前行,才能表现出足够的抗压能力与应对能力。否则就极有可能在这一轮大考验下大伤元气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中国财经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相关推荐

猜你喜欢